学术交流

报告题目:伯苓讲座--“光化学转换”
2015-11-16
报告人: 吴骊珠   研究员 ( 中科院理化所 )
报告时间:11月27日(周五)晚7:00
报告地点:元素所合成楼学术报告厅

吴骊珠,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委委员。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同年保送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199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199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1)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特别研究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制氧和二氧化碳还原;(2)光化学合成与技术:利用光化学反应洁净、节约、节能的特点,开发重要精细化学品的光化学反应和技术,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的光化学合成新策略;(3)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利用稳态和时间分辨的技术,研究激发态涉及的基本化学和物理过程─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以及化学转换的机制、效率和动态学,为实现高效光化学转换提供依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的长期稳定资助下,围绕上述光化学转换所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在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高效、高选择性、高附加值的光化学反应、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研究结果。

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un.等发表论文23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0余项,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承担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等。

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结题被评为优秀并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6)后续支持,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海外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2010年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3年荣获“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

目前为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和大洋洲环糊精学会(Asian and Oceanian Cyclodextrin League)委员、美国化学会《Langmuir》国际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等。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