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

应用化学

南开大学应用化学学科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科技问题为导向,围绕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电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应用基础研究与实践的支撑平台,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服务行业产业和国家经济建设。

1923年,南开大学化学系开设应用化学相关课程,徐允中教授任授课教师,成为应用化学学科发展的开端。1932年,由张克忠教授带领,成立应用化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高校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与何廉教授主办的经济研究所是张伯苓校长的两颗“掌上明珠”。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申泮文院士、李赫咺、张允什等科学家带领,在国内较早开展能源化学、新型催化剂等学科前沿研究。南开大学1985年筹建应用化学学科,在198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批)并开始招生,是当时重点高校该领域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首批进入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计划并承担高能电池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1988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新世纪以来,陈军院士等团队围绕新能源材料与化学电源开展研究, 2008年、2009年先后成立了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恢复建制。

2010年,成功申报了工程硕士学位(化学工程)授权点并获批,是目前化学学院唯一的工学硕士点。为推进我校“双一流”和 “新工科”建设,向教育部申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3月正式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20年恢复应用化学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目前南开大学应化专业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招收80余名本科生,20余名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材料与化工专业每年招收30余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完整本硕博教育培养体系。

学科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3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领军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四青”人才11人次,教授及研究员25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3人。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学能量储存,清洁能源催化转化,功能化合物设计合成及应用。

主要学术成果: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3项,先后有十几项科研成果实现应用转化,累计新增产值30亿多元,利税近6亿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次)、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数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0年12月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