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9:00,第三期“南开化学教育教学卓越论坛”在石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科院院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中心主任吴奇教授受邀做题为“《普通热力学》教和学中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化学学院副院长郭东升教授主持论坛,刘育教授为吴奇院士颁发“南开化学教育教学卓越论坛”纪念奖牌。
吴奇院士强调:“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热力学是化学、物理、高分子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吴奇院士首先深入解读了高校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理想气体、温度(T)、压强(P)、体积(V)、渗透压、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随后讲解了微观角度上粒子的“硬核体积”和“相互作用”,以及宏观角度上一条带电荷的大分子链在无盐和有盐时的构象等基本原理。
吴奇院士根据对普通热力学的深入理解,总结了其在热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三个体会,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安排课程讲解热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吴奇院士还建议教师们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以提升课程质量。
报告结束,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和吴奇院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持续近三个小时,仍意犹未尽。为了进一步深入交流,下午吴奇院士与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和化学概论教学团队的教师们在化学楼南二楼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就热力学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讨论。
为推进化学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化学学院设立南开化学教育教学卓越论坛,旨在搭建高水平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研讨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研讨和改革,增进校内外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教书育人体会,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吴奇院士,化学博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荣休伟伦化学讲座教授和物理荣誉讲座教授。198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鹏年教授。。1987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至1989年。
1989-1992年在德国BASF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Fellow,在Dieter Horn博士的指导下同Wolfgang Schrof博士合作一年;后获永久雇用,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分散体系组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1992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教授、化学讲座教授和伟伦化学讲座教授。1995年受聘为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并于1996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母校建立了其第二个实验室。鉴于其对深入理解溶液中大分子链的构象、动力学和像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吴奇教授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工作主要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来回答一些与大分子,生物以及交替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分子药物非病毒载体的设计与研发;与神经退化型疾病有关的蛋白聚集的初始成核过程;功能性大分子的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网络的动力学与结构;以及难解和特殊高分子的分子特性。他最近的研究兴趣以及主要地移向食品科学与加工。尤其是大豆蛋白和其它植物大分子地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