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晚,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市化学会和南开大学化学科普基地联合推出的“带你走近物质科学”系列科普讲座的第十四期“诺贝尔奖为啥又一次青睐手性?”成功举行,《中国科学:化学》青年编委、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青年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叶萌春教授为社会各界带来了一场紧跟时事的科普讲座。当晚叶萌春教授的精彩报告吸引科研云-B站、科研云-视频号、科研云-微博、科研云-百度、科研云官网等直播平台相关专业领域观众累计一万余人。
叶萌春教授首先介绍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情况。从诺贝尔化学奖的意义、学科分布、获奖者分布到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属于“纯有机化学”范畴的手性合成催化获得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确实难得可贵,值得庆贺。接着,叶萌春教授分别从手性的定义、手性在生活中的存在、手性的起源、手性的意义、分子手性的发现以及手性分子的应用等各方面介绍了手性的重要性。
叶萌春教授通过实例强调了“多个手性化合物不同异构体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理活性”这一事实,阐释了手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沙利度胺是用于孕妇止吐的药物,但是由于药物中只有一个手性异构体具有该生理活性,而另外一个手性异构体则会导致胎儿畸形。悲剧的是,人们最初对于手性化合物的认识不足,很多孕妇一直服用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导致1万多名“海豹”型畸形儿童的出现,酿成人类药物史上的惨痛事故。因此,手性分子的合成至关重要。
在讲座的最后,叶萌春教授以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团队在手性分子合成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为例,介绍了手性分子的各种合成方法,特别是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生动具体的讲解不仅拓展了观众的化学知识维度,还彰显了南开大学在手性分子合成催化方面显著的影响力。至此,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https://mp.weixin.qq.com/s/uxafGoZwkvXLt50RdiJ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