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动态

【关注天开园】中蓖航煤:从团体标准第一起草单位迈向产能突破
2025-03-27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这几天,在天开园6号楼,中蓖(天津)生物航油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刘思阳收到了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为他们团队颁发的证书,感谢他们作为《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可持续航空燃料》团体标准第一起草单位,为中国标准化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这,已经是他们团队牵头起草的第四份团体标准了。

近年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航空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也就是生物航煤,作为航空业脱碳的关键途径之一,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已然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然而,生物航煤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成为我国航空业绿色转型的“卡脖子”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中蓖航油凭借十几年的技术积淀和创新能力,不仅牵头起草了我国生物航煤团体标准,还积极推进生产线建设和工艺包研发,有力助力了我国生物航煤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生物航煤——全球航空业的绿色未来

根据《2024年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指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采用加氢法或费托合成等技术生产的航空燃料,因此称生物航煤。

刘思阳说:“它的燃烧性质与传统化石航煤没有区别,可与化石航煤混合使用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装,但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5%至92%,而其他手段(如机型优化)降碳幅度不超过30%。”

国际民航组织已确定2050年前实现国际航空业净零排放的目标。欧盟将在2025年1月1日起强制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2%的SAF,2030年需达6%,到2050年占比需达70%。英国等国也相继发布了强制混掺令。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生物航空煤油”课题组负责人李伟介绍说,“我国《“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均将SAF作为民航业减碳的重要抓手。国务院碳达峰2030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

然而,尽管我国在生物航煤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刘思阳介绍说,“生物航煤的生产技术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特别是芬兰、美国的一些公司在生物航煤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晚,核心工艺和催化剂等技术仍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起草标准——为中国生物航煤产业立标

生物航煤全球产能需求量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欧盟、美国等地区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生物航煤标准体系,而我国在生物航煤标准制定这方面仍处于空白。

“生物航煤的标准涉及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可持续认证等多个方面,标准缺失的话,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方面就缺乏明确方向,难以与国际接轨,而且也难以实现规模化。”刘思阳说。

标准,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基石。

2024年,中国检验检测协会开始推动生物航煤领域的标准设计与开发,标准既要紧跟国际形势,还要结合中国特色。在这期间,他们主动找到了中蓖团队,希望他们能牵头制定这一标准。

刘思阳说:“我们团队从2013年开始进行生物航煤研发,2016年世界首创蓖麻油生物航煤,2018年吨级中试稳定性反应成功,并授权了十几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理化性质经权威部门检测全项达标,2023年建设工业化装置并完成适航认证。团队有着十多年的研发积淀,再加上蓖麻油制备生物航煤是世界首创,这也是他们找到我们的主要原因。”


由于生物航煤属于新兴领域,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有限,所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刘思阳说,他们首先要召开标准立项会,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文献,深入分析生物航煤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然后召开标准讨论会,召集本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标准制定,既要满足工程、产品标准,还要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低技术指标,最终还要和国际标准对标,为未来国标的升级、国际互认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接受的挑战和工作量也特别大。


2024年9月23日,团队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的《蓖麻油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规范》(T/CITS 141—2024)发布实施。文件规定了蓖麻油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的制备原料、设备要求、制备工艺、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安全与环保。

“它是蓖麻油制备领域第一份标准文件,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刘思阳介绍说。

在这之后,团队又相继牵头起草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制备技术规范》(T/CITS 187—2024)、《餐厨废油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要求》(T/CITS 200—2024)、《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可持续航空燃料》(T/CITS 226—2025)三份标准,并均已发布实施。四项标准实施之后,不仅为生物航煤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指导,也为企业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规范,生物航油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刘思阳介绍说,他们将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推动标准的补充与完善,并促进其升级为国家标准。

从标准到产能——加速生物航煤全产业链布局

SAF作为航空业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选择,未来市场规模巨大。国内企业也在加快SAF产能布局,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中蓖也在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力争形成整个航空新能源产业生态链。


刘思阳介绍说,“我们公司的产业化,一方面是自己建设生产线,另一方面是开发生物航煤工艺包,进行授权许可。”

中蓖生物航煤科研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在天津市和河北省沧州市建设万吨级工业装置,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且将实现落地转化。除了布局生产线之外,中蓖也专注于生物航煤工艺包的开发,也就是将生物航煤生产的全套技术、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标准等打包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它类似于一个“技术工具箱”,包含了从原料处理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全部技术细节,供企业直接使用或参考。

截至目前,中蓖团队已经完成了年产万吨级生物航煤全套工艺包设计,预计今年可以实现授权。

“我们这个工艺包主要是蓖麻油制备航空煤油的工艺包,实现授权以后,第三方无需从零开始研发,可以快速建立生产线,加快我们国家生物航煤的普及。”刘思阳说。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