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南方科技大学谢作伟院士受邀做客第七十九届伯苓讲座,以《碳硼烷:我的探索之旅》为题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化学学院院长程方益主持讲座并为谢作伟院士颁发伯苓讲座证书牌,化学学院众多师生现场聆听,共同感受碳硼烷化学的学术魅力。
讲座伊始,谢作伟院士以碳、硼两种元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二者在化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硼元素性质独特,曾助力多位化学家斩获诺贝尔奖,而其自身与碳元素的差异性更为碳硼烷化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可能。从平面苯环的研究演进到立体碳硼烷的开发突破,谢作伟院士回顾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着重分享了自己深耕碳硼烷化学三十年的研究历程与心得体会,展现了其为学科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学术讲解环节,谢作伟院士从基础化学的杂化理论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碳原子和硼原子在碳硼烷分子中的成键形式,并以碳硼烷与铀的配合物为实例,直观阐释了碳、硼之间成键差异的核心机理。他重点介绍了δ轨道在碳硼烷配合物中的发现过程,强调这一发现印证了稀土金属与碳硼烷之间独特的配位选择性;同时提及随着多面体顶点数的增加,逐步形成十六顶点超级碳硼烷的对称性演变规律,为在场师生搭建起清晰的学术认知框架。
围绕碳硼烷的官能团化发展,引出了“碳硼炔”的概念;通过甲基修饰碳硼烷,成功实现具有位置选择性的金属催化碳硼烷官能团化;在碳硼烷中引入更多取代基后,其对称性被破坏进而呈现笼手性;而大位阻配体的引入,更开创了不对称合成手性碳硼烷的全新路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
报告中,谢作伟院士还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他指出,作为二元疗法的硼中子俘获治疗,其发展核心在于中子源与硼药两大关键要素。由于硼药存在极高的临床应用要求,过去该疗法发展相对缓慢;而随着靶向药物开发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加速器中子源的不断普及,硼中子俘获治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谢作伟院士表示,团队将开展该领域全链条研究,全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学术力量。
讲座尾声,谢作伟院士以认准方向,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寄语作结,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程方益院长对讲座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勉励师生们以院士为榜样,深耕学术、勇攀高峰。在互动提问环节,谢作伟院士耐心解答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现场学术交流氛围热烈浓厚。
“伯苓讲座”是化学学院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由国内外顶级化学家为化学伯苓班的本科生作学术报告,分享科研体会,开拓学术视野,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