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樊春海院士做客伯苓讲座
2025-11-04

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做客第八十届伯苓讲座,带来了以《核酸信息材料》为题的报告。化学学院程方益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并为樊春海院士颁发伯苓讲座证书牌。化学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感受核酸信息材料的独特魅力。

讲座伊始,樊春海院士以 “拉链” 为生动比喻,带领在场师生重温 DNA 双螺旋结构的伟大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于《自然》期刊的经典论文 —— 仅一页篇幅,便一举奠定了核酸在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历史地位。

DNA作为一种长链高分子,不仅是一种生物大分子,也可以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医用材料。利用DNA配对机制,通过自组装形成形态各异的DNA结构,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作“DNA折纸”。随着技术发展成熟,科学家们的想象力也不再局限于二维的图像,“DNA折纸”也能像3D打印一样组装成三维立体的结构,为应用打下基础。

框架核酸是一类人工设计的结构核酸,它的尺寸、形貌和力学特性可以人为地进行程序性调控,为分子识别提供了结构支撑,也为重大疾病诊疗提供基本工具。作为一个通用的分子识别平台,框架核酸可以精确地对内部的分子进行限制和识别,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分子层面的精准信息,也可以调控内部分子的理化性质,在医疗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樊春海院士提出通过框架核酸在活细胞内的精确组装与解组装,构筑仿生DNA分子机器,发展活细胞内信号通路重编程的新方法,实现细胞内物质与能量的调控。通过改变框架核酸三维结构,可以调节其力学特性从而形成框架核酸对不同细胞独特的穿透选择性。

DNA存储是一种建立在生化反应基础上,利用碱基的配对原则,行使信息处理或存储功能的分子运算与存储形式。其存储密度和介质寿命远超硅基存储,在未来的生物计算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樊春海院士团队开发支持通用性数字计算的DNA可编程门阵列,带来了DNA计算领域的新突破。

讲座结束后,程方益院长总结了樊春海院士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对在座师生进行了勉励。提问阶段,樊春海院士回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学术交流气氛热烈。

“伯苓讲座”是化学学院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由国内外顶级化学家为化学伯苓班的本科生作学术报告,分享科研体会,开拓学术视野,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撰稿:李沫阳

审稿:王晓晨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