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庆活动焦点

王中林院士做客“新能源-卓越讲座” 畅谈迈向“碳中和”蓝色大能源
2021-05-21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微 摄影 张秋)521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教授做客南开大学新能源-卓越讲座百年南开化学大讲堂,与南开师生畅谈面向2060“碳中和目标的蓝色大能源。

  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化学学院负责人分别为王中林院士颁发新能源-卓越讲座荣誉证书和百年南开化学大讲堂纪念奖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工科特色班本科生和专业班导师、化学学院、电光学院、材料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

  王中林院士以从物联网时代的高熵能源到迈向碳中和的蓝色大能源为题,向现场师生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发电技术,不但能够提供物联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同时也能来收集海洋中的蓝色能源,为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他指出,我们当前的能源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低熵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过燃烧、发电、输运和应用等过程,这些高质量能源最后变为低质量的能量耗散在自然界。根据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必然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分布在环境中无序、低质量的高熵能量的增加。高熵能源指的是散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散乱但总量巨大的弥散式能源。从近期目标看,物联网、传感网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急需我们开发高熵能源来持续的驱动这些分布性广、移动性强、功耗小但数目居多的电子器件。从长远的目标看,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开发海洋中蕴含着丰富而清洁的蓝色能源,包括波浪能、潮汐能等。如果海洋能源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它将是一种崭新的、绿色的、取之不尽的大能源,将极大缓解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带来世界能源格局的巨大变化。王中林表示。

  南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是针对国家新能源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及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培养工程。该特色专业是南开大学新百年为打造新工科而创立,由化学学院和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联合建立(新能源特色班),开设面向低碳能源和2060“碳中和目标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高能电池、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环境、智慧能源、能源经济与社会及政策和安全等相关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通过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实现理工交叉融合。新能源特色班于20199月正式招生,目前已有本科生38人。该专业实行拔尖培养,注重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特色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助力国家新能源快速发展,在2019级、2020级班级建设中,成果显著。

百年南开化学大讲堂是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系列重要纪念活动之一。讲堂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政企界知名代表,开展高水平学术讲座,拓宽学术视野,启发未来人生,推进人才交流与学术合作,激发创新潜能,迸发科技活力,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术兴趣,扩大学科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为南开化学学科发展充实力量。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