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2021年是南开大学化学学科100周年华诞,回想起上学期间的往事、心潮澎湃。虽然我不善写作,但是我还是欣然接受了班长给我的任务。与大家共享我记忆深处的二三事,向化学学科100周年华诞献礼。
1.爱国立院、大师云集
1985年秋天,我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南开大学,进入化学系学习。开学典礼在露天召开,系主任向我们介绍,化学系有五位学部委员(即现在的院士),有陈荣悌院士、陈茹玉院士、何炳林院士、高振衡院士、申泮文院士。当时,学生们都很激动,觉得自己来到了学术神坛。这种大师就在身边的感召力在每个年轻学生心中种下的种子,是激励年轻人筑梦起航的最强动力,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
最难能可贵的是,申泮文院士还亲自教授我们年级的专业英语。他思维清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怒自威;元素周期表熟记于他的脑海,既教授了英语,又给我们重温了专业知识。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介绍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南开的历史。1937年,战乱中的暑假,他还一直坚守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在老师的反复劝说下,直到轰炸前一天才离开实验室,幸免遇难。学业被迫中断,后跟随学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大毕业,可以说申院士是南开培养的第一个院士。他嘱咐我们不要忘记国耻和校耻,要努力学习、建设国家,使国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才有百姓的平安。2005年申泮文院士入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时获得的评价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那一年,他90岁,还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是我们高校老师学习的楷模。
2021年也恰逢是我国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收官之年,中国将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式,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更加彰显。习总书记在2019年初视察南开大学时强调,要重视基础研究,做原创研究。在这方面南开大学化学系也是非常有传统的。南开建设伊始,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人才。但是,就是这批人提出,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要知中国,服务中国,扎根中国办教育,解决中国问题。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应用化学研究所,张克忠教授与永利碱厂、利中制酸厂进行产学研合作,打破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酸碱的垄断。建国后,为了解决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农药的自主生产,南开大学建立了农药车间,1958年,毛泽东主席访问天津,临时改变行程,慕名参观了南开大学的农药车间,高度赞扬了南开大学化学家的奉献精神。这也成就了南开化学学科的辉煌。
上个世纪末,国内和国外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有很大的差距,很多留学人员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学成后立即回国报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何锡文教授,他回国后给研究生开了一次座谈会,那时他还住在没有暖气的老旧房子中,还要自己蹬三轮买蜂窝煤取暖。但是他拒绝了国外老师的挽留,回国报效国家。回国后,何锡文教授在科研上做出杰出贡献,培养一大批人才;另外,他还担任系主任多年,服务学校。
可见,南开大学化学系一直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呼吸,在服务国家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造就大师的养成。
2.以本为本、三全育人
南开化学学科一直非常重视本科教学,派出最强的教师担任本科生重头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任课教师。至今老师们的音容笑貌、精辟语句还深植于我的脑海中;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枯燥的化学注入了生命。那时,没有投影仪,每堂课都是板书,黑板有6米宽,是上下可以移动的,下面黑板写满了,将上面的拉下来,继续写;有时经常还要擦掉,再写。当时,我感叹老师们的深厚功力,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变成他们那样的人;而现在我更加体会老师们的辛苦,因为老师们当时也大多年过半百,上完课,满身粉笔末,还经常被同学们围住问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系培养本科生不但重视理论课程,还重视实验课程。实验讲义都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为我们精心规划了预习和实验报告的格式。每个实验课都有4-5位老师在指导,感觉随时有老师“监督”、也就随时有老师辅导,所以至今我的操作都是很规范的。实验课不是比划一下操作就能过关,至今很多学生还“痛苦”得记着,分析化学的实验要滴定一个材料的金属含量,一个班有几种不同的样品,每个人都不知道跟谁去对答案,只有依靠自己埋头认真做实验。当时的痛苦化作现在的感恩,正因为老师们不畏辛苦给我们准备了不同的样品,让我们初步懂得科学的真谛,才有我们现在的过硬本领,才有我们现在的主动诚信。
虽然“三全育人”是现在的词汇,但是我觉得我们上学时,化学系的领导和老师们已经践行得很好了。管理教学的副系主任赖成明教授叫得上我们年级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天,我坐在新开湖边上发呆,虽然,我学习成绩不错,而且三年来一直在进步,但是我又有一些倦怠,希望早早走向社会。赖老师看出我的心思,一番语重心长的引导,使我茅塞顿开,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释放自己最大的潜能。他的谈话解除了我一个月的辗转反复,毅然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一举夺得化学系考研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老师一句话成就学子终生,所以我以老师为榜样,现在无论工作有多繁忙,对于本科生谈心谈话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南开的“教学神圣、育人神圣”的精神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的。
致此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庆典之际,我谨祝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与再创新辉煌、再做新贡献。
文章作者:孙红文
作者简介:孙红文
1982-1985,南开中学高中;
1985-1989,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
1989-1991,南开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魏继中;
1991-1994,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戴树桂;
1994年,留校工作,现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工会采访相片
2020教育教学颁奖